美国大学申请ED录取,能不去吗?
时间:2021-10-20
来源:如意妈
作者:如意妈
由于这种绑定关系,申请时只能选择一所大学ED申请。选择ED申请能给申请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ED发榜时间一般在12月中旬,此时收到ED的录取就意味着比一般人早四个月结束申请季,提前解放的感觉不要太爽!
同时,因为有绑定协议的存在,相当于对这所大学表了非他不嫁的忠心。那么大学在录取时自然会有所考虑,所以ED在所有各个申请批次里录取率是最高的。当然,ED被录取的机会并没有录取率数字看起来的那么高,我曾经写过一篇,剖析给大家看ED的高录取率究竟是怎么来的。详见:不要被ED的高录取率给骗了!
但不管怎么说,ED是个诱人的甜果,有些中介机构更是把ED描绘成通往名校的捷径。家长和学生禁不住诱惑,脑袋一热就决定ED了。
有人录取之后高兴一分钟就开始后悔:哎呀成绩不如我的同学录取学校都比这所强,让我RD继续再战一定会有更加光鲜的成果;哎呀这所学校我原先不了解,现在发现一点也不喜欢啊!
如今这全球混申的形势之下,更委屈的人出现了!那边美国大学的ED录取了,这边英国的牛津或剑桥offer也到了!两边一比,心下觉得还是牛剑更香。心里的落差实在难以抹平,于是就动心思了,干脆ED毁约吧!反正去了英国,都不去美国了,你美国大学总约束不了我了吧?
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ED协议为例,说的非常明白,一旦ED录取就必须撤销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大学的申请。

这是芝加哥大学的,同样的描述:

在埃默里大学、波士顿大学、塔夫茨大学等大学的ED协议里,我都看到了同样的描述。证明大学对ED的绑定约定就是录了就必须来,而不论最终你打算去哪里。
除非因为你原本申请的助学金没能百分百的得到满足,那么ED绑定不成立。或是学生遭遇重大家庭变故,造成经济困难,无力支付学费,这种情况和大学协商解除ED约定一般也是可能实现的。
除此之外,“不想去了”、“我要去其他国家了”,这些都不是毁约的理由。当然,你也会看到有很多其他学校的ED协议上并没有专门提及其他国家,比如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样的:

其实所谓的ED绑定协议不过是个君子协定,并没有法律效应。有人真的违约,大学也没法把人告上法庭或是索赔啥的。
签约的前提是认定签约人是诚实守信之人,如果真遇上不能信守承诺非要毁约的,别说是改去其他国家,就是还留在美国,大学也不见得能把他怎么样。
大学所能做的,无非是:一、通知所在高中,不要替违约人向其他大学送成绩;二、通知其他大学招生官,不要录取这个违约之人(大学招生官通常有自己的协会、联盟,彼此都互有联系);三、把违约人所在高中打入黑名单,今后录取中不予考虑。
这里第一条对美国境外的高中生没威慑;第二条对毁约改去其他国家的申请人也发挥不了作用;只剩下第三条,只是学弟学妹要遭殃,而违约人本人除了受良心谴责之外也没有其他后果。所以具体还需要根据自己事情情况,合理选择。
